捷克國際新銳玻璃設計大賽作品展“當上海遇見布拉格”11日晚間在上海玻璃博物館拉開帷幕。
展覽匯集展出了從捷克新銳玻璃藝術家競賽中脫穎而出的20件精選作品,反映出捷克青年藝術家在與玻璃這種材質對話時的不同表達方式。入選作品亦展現了廣泛的玻璃制作工藝,呈現出玻璃與其它材質相結合時所蘊藏的無限可能,以及如何融入現代的工藝技術創造精彩絕倫的藝術形式。
作為“捷克國際新銳玻璃設計大賽”評委,參與評選大賽的上海玻璃博物館執行總裁張琳表示,捷克作為玻璃工藝發展的領軍者,也是玻璃藝術的最為活躍的一個國家之一。展覽旨在通過中國和捷克的國際合作,培養青年才俊,并為國際玻璃藝術的整體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展覽被命名為“當上海遇見布拉格”,更希望籍此開啟兩個城市之間的文化和藝術交流,傳遞玻璃之美,將來自歐洲布拉格的浪漫氣息融入動感之都的海派文化。
張琳稱,由此展覽開啟的一個以捷克玻璃文化為主題的捷克國際文化節也在博物館悄然而起,所有參觀者將可以在此活動中領略捷克玻璃的古代文化,當代設計和玻璃藝術。而這也是上海玻璃博物館繼2013年初舉辦‘Keep it Glassy’國際創意玻璃設計展之后的又一個高規格的國際展覽。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展陳設計和視覺體驗充分融入了雙城之影,延續著從布拉格而來的玻璃之魅,展覽空間的不同展品在特別設計下展現出了玻璃在藝術家的所傳遞的情感和語言。Dalibor Farny通過親手打造的構件和電子設備,運用數字輝光管打造了一座另類的時鐘,并設定為上海時間,而Michaela Tomiskova通過切割和雕刻而成的玻璃構件打造了一片詩意的“玻璃之城”。也有一些藝術家,他們在創作中更加注目于身邊的家庭和個人,Tereza Kurcikova通過童年時的回憶和故事,創作了一件以三種不同發型和年輪形狀的作品,來象征孩童的天真和脆弱,以及時光的流逝;而熱愛旅行和冒險的Wesley Neal Rasko創作了一件以亞洲文化非常推崇的“鴻運”為主題的作品,通過混合使用并連接黃色光學玻璃和黑色花崗巖兩種材料,來象征上海和捷克共和國緊密的聯系。
此展覽由上海玻璃博物館和捷克寶仕奧莎品牌主辦,此前曾在捷克布拉格以“當上海遇見布拉格”名字先拉開序幕,并取得了極佳反響。當天,捷克駐上海總領事Michal Kuzmiak作為此次展覽的橋梁人物,和眾多來自捷克的藝術家代表等以及中國藝術家代表和時尚人士及社會名流參加了此次活動。
在線交流: 121552308
302817315
Copyright © 2003-2025 nhcls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