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國耐火材料行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在長興成立。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高勝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尚億強,縣領導劉卉,縣政協副主席余雙全參加相關活動。
評審團一行先后前往嘉吉石化、鐵獅耐火、云峰爐料、耐火產業園等地,實地評審驗收長興耐火行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情況,并召開中國耐火材料行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評審驗收會進行專題討論。
自2014年5月啟動耐火產業轉型升級工作以來,長興通過機制創新工作,保障服務升級;提倡機器升級,突出硬件提升;通過以點帶面,助推企業培育三大工作機制,在全縣范圍內共淘汰落后產能設備1.1萬余臺,騰出土地820畝,騰出能耗空間2.5萬噸標煤,規范提升企業162家。
驗收過程中,評審團對長興耐火行業轉型升級工作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并授予長興中國耐火材料行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稱號。
在長興擁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牌傳統產業耐火產業,在經過兩年的深度轉型升級后,用一項國字號榮譽宣告產業走出“陣痛期”。
長興的耐火產業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初,改革開放后發展更是迅速,從幾家鄉鎮企業發展到近300家企業,一度占長興工業經濟比重18%以上,并擁有“中國耐火材料之鄉”的美譽。但很快耐火行業就陷入了發展速度變緩的尷尬,產業占全縣工業經濟的比重回落到了4%左右,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行業整體競爭力弱等問題日益顯現。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2014年5月,長興正式啟動耐火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在裝備提檔升級、產品創新創優、管理規范有序等方面,一場全方位的比拼拉開大幕。
在長興云峰爐料有限公司的二車間廠房內,偌大的工廠內只有兩個工人,以及一條價值400多萬元的澆注料全自動生產線。佘順鋒正是這條生產線的控制員,每天他都在屏幕前監控著28個倉位和一臺自動攪拌機的工作情況。而另外一人則負責將成品堆放整齊,這個工作也全部由程序控制,工人只要確認產品擺放位置正確就行。
兩個人就干完了這個日產40噸澆注料線的生產線的所有工作。在隔壁的無水泡泥生產線上,這樣的場景依然在上演。整個廠區內,只有10名一線工人,每年卻產出近9000萬元的產值。而在兩年前,產值只有5000萬元,人工卻要多出一倍。
像這樣的改變在長興這片大地上正在不斷地上演。全縣耐火企業原有291家,關停并轉了129家,規范提升162家,去年50家規模以上耐火材料企業完成產值40.68億元,同比增長9.71%,高于全縣面上4.22個百分點。
據統計,兩年間,長興縣共淘汰耐火行業落后設備1.1萬余臺(套),騰出土地820畝,騰出年能耗空間2.5萬噸標準煤。 58家燃煤(油)企業、101座窯爐全部實施煤(油)改氣,專項設備投資1.56億元,有效改善了廠區及周邊大氣環境。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減,整治后二氧化硫、粉塵、碳排放量分別減排60噸/年、50噸/年、6.5萬噸/年。
同時,整個行業的提檔升級也在加速之中。從2014年以來,全縣耐火行業共申報省級新產品企業26家,新產品立項118項;專利授權總量424件,其中發明專利96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家,省級科技型企業34家;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率從2013年的15%,提升到2014年34%、2015年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