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經典色釉工藝,打造陶瓷高定品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胭脂紅釉技術傳承人朱筱平先生創立的豐瑤,已經成為我國當代景瓷產業發展的領軍品牌,其獨特的工藝風格,精湛的工藝技術,獲得海內外的一致好評,多次入選國禮瓷器,使得豐瑤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重現了我國歷史上的絲路輝煌。
眾所周知,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于世。
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清代前期,景德鎮瓷業的發展達到了中國瓷業發展的高峰。雍正、乾隆年間,景德鎮已有民窯二三百個,工匠達到數十余萬人,制瓷業生產年達到三百萬到四百萬兩白銀,相當于十八世紀法國出口商品總值的三分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景德鎮陶瓷產業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過去單一的日用瓷生產,已發展成為日用瓷、工藝美術瓷、衛生瓷、工業用瓷和電子陶瓷等多門類的瓷業生產,還建立景德鎮陶瓷學院、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等陶瓷科研單位,當地把陶瓷專業人才的培養,納入現代教育的軌道。作為全球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校,景德鎮陶瓷學院造就了一大批著名陶瓷藝術家、企業家、設計師和科技領軍人物,被譽為中國的“陶瓷黃埔”。
歷史積淀,政策引導,教育推動,科技變革。正是基于景瓷獨特的政產學研環境,繼承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與工藝,融匯先進技術,豐瑤不斷專研,通過資料調研加上反復的嘗試,成功復原了我國陶瓷工藝頂峰時期燒制胭脂紅的工藝技術,并據此不斷創新,將青花、粉彩、描金等多種工藝技術融于其中,實現中國現代陶瓷工藝劃時代的巨大突破,豐瑤的產業化之路,也因此水到渠成。
豐瑤的成果,是國家實力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是景瓷與中國陶瓷文化再次引領世界風潮的新起點。豐瑤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的政策指引,離不開“科教興國”的科研積淀,離不開“千年瓷都”的歷史文化傳承,也離不開以朱筱平先生為首的陶瓷人的努力與創新。
未來的路還很長,而豐瑤也將肩負民族企業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通過自身的產業發展,帶動景瓷的文化與科教事業,構建景瓷政產學研用的新生態,讓景德鎮與中國陶瓷文化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