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國家沖擊、去產能加快、銷售下行、節能減排日益趨嚴等一系列重大挑戰面前,內憂外患的中國建陶產業將何去何從?
5月27日下午,在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臨沂市羅莊區人民政府、陶瓷信息報社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建陶產區大型巡回論壇暨第二屆臨沂(羅莊)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繆斌對當前我國建陶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度剖析。
產業背景
新興國家崛起 中國加速去產能步伐
2017年,我國建陶產量在世界主要陶瓷生產國產量中占六成的份額,與三年前相比占比稍微下降,主要是我國近年來產量沒有增長,但是新興國家的產能在持續增加。
根據2017年全國瓷磚產能調查顯示,全國陶瓷磚產能136.28億平方米,比2014年的139.63億平方米減少3.35億平方,下降2.4%,臨沂的產能也在減少。說明陶瓷行業在去產能、去庫存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生產廠家從1452家減少到2017年的1366家,值得注意的是,這1300多家企業中只有22家是有30多年歷史的,這意味著我國絕大部分廠家沉淀時間都不足30年。
從各地產能的變化中可知,近幾年陶瓷磚品種變化較大,拋釉磚和仿古磚增長速度加快,傳統拋光磚下降幅度比較大,西瓦受新農村建設產能增長也很大。
在各地產能變化中,最大的是山東,大概去掉了三分之二的產能,其次是廣東,而且目前廣東肇慶正準備削減生產線,大概淘汰三分之二的產能,大概有10億平方米的產能將被淘汰。
2017年全國建筑陶瓷產量101.46億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5%。1402家規模以上建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163億;利潤265億元;銷售利潤率為6.4%,比2016年減少0.1個百分點。出口陶瓷磚8.2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出口額44.26億美元,減少20%。進口陶瓷磚6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7%;進口額1.26億美元,增長42.2%。
根據統計,相比2016年有小幅度下降,規模以上企業銷售力稍有下降。出口下降比較大,從2014年達到最高點之后,尤其是環保、能源、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升,我國的低端產品出口競爭力大幅度下降。非常明顯的是進口在經過十幾年徘徊后,2017年增長幅度相對較大。
出口的下滑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而進口今后還會增加,尤其是政府對于“一帶一路”和擴大進口的各項舉措刺激,同時協會也向財政部提交了關于對于進口瓷磚和潔具產品降低關稅的目錄。
在2017年我國陶瓷磚流向世界各地的份額來看,我國瓷磚大部分流向發展中國家,這也是我國陶瓷磚遭遇多個國家反侵銷調查的原因,我國的出口對發展中國家產業造成了一定沖擊。
銷售形勢
銷售遭遇滑鐵盧
瓷磚幾乎100%依賴于房地產,房地產投資現在基本上回歸常態,尤其目前各大城市政府限購,去年上半年瓷磚銷售形式不錯,下半年開始回落。尤其在全國各地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大城市的限購趨嚴。
房地產有銷售,瓷磚才有市場。目前房地產銷售面積、投資增速都在下降,影響了瓷磚銷售。去年上半年整個瓷磚銷售不錯,但是下半年開始回落。根據今年上半年協會對大部分瓷磚產區和企業的調查,今年的銷售明顯不如去年同期,各個產區和各個消費層級都顯示出這種形態。
從2016年到2017年整個房產開發的投資增速下滑趨勢可以預判,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如果沒有出臺重大政策,銷售還會持續這種走勢,對瓷磚的需求也會不斷下滑。為此,各企業要注意房地產市場形勢的變化,為瓷磚銷售做一個指導作用。
不僅受房地產發展形勢影響,銀行限貸也進一步影響了瓷磚銷售。
根據最新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建筑陶瓷產量19.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68%,相對去年稍有增長,但加上第四個月只增長了1.9%,也就是開始下降了。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分析這一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政府采取限產措施,很多企業只要條件允許就加大馬力生產,避免環保停產造成影響,到目前為止,很多企業銷售并不比去年好,但是產量還在增長。
第一季度規模以上建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700億元,增長3.0%;利潤38.3億元,下降8.12%。企業虧損面19.7%,同比增長3.1%;虧損額增長25.17%。企業庫存增長0.24%,負債額增長7.49%。
同時,第一季度出口延續去年下滑趨勢,出口陶瓷磚1.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6%;出口額近9億美元,減少1.9%。但進口卻仍在增長,進口陶瓷磚1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進口額3083萬美元,增長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