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耀瓷小鎮的銅川市觀唐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徐娜在素燒坯上打蠟。
寬敞的車間里,制瓷師傅手握坯子精雕細琢,身旁整整齊齊地擺滿了待燒的瓷器。車間外,創意集市上琳瑯滿目的陶瓷制品吸引著游人駐足。不遠處,一座耀州窯博物館記錄著耀州窯的歷史興衰。這就是位于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的耀瓷小鎮。
黃堡鎮曾經是唐宋時期盛極一時的十里窯場。這里盛產的耀州瓷創燒于唐代,經過五代的發展,在宋代達到鼎盛,因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精良工藝暢銷于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宋時,耀州窯在近100年的時間里為朝廷燒制貢瓷,形成了“十里窯場紅透天”的盛景。
然而,9年前,耀州窯遺址只是一片倒閉了十多年的老廠房,沒有不漏水的屋頂,沒有不透風的墻,沒有不長雜草的地。
一名游客在位于耀瓷小鎮的大師創意園內查看一件耀瓷工藝品。
“當時,銅川耀州瓷產業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和龍頭企業,小作坊的生產模式導致產品粗糙、同質化問題嚴重,有著1400年歷史的耀州瓷已逐漸沒落。”觀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蔡云川回憶。
當時正在為公司選址的蔡云川,基于對耀州瓷的了解和對市場的考察,認為可以通過改進工藝、創新產品來重振耀州瓷,因此便將公司定位在了耀州窯遺址附近。
經過9年的探索與發展,蔡云川建起了完整的產業鏈,生產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工業陶瓷,年產值達到七千萬,幫助耀州瓷重新贏得市場認可。
9年間,觀唐陶瓷工廠周圍的破舊廠房也因耀州瓷的重振而悄悄改變著面貌。
這是位于耀瓷小鎮內的中小企業陶瓷文化創新產業孵化基地。
2017年,銅川市提出建設“耀瓷小鎮”,打造集耀瓷遺址觀光、研發生產、工藝體驗、文化交流、教學實習、會展交易、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并出臺相關政策,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實施陶瓷人才工程。
“十里窯場,千年爐火,耀州窯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耀瓷小鎮通過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激活耀瓷文化基因,可以實現耀州窯的復興。”耀州窯文化基地管理委員會主任何建平說。
此前,中國的另一個瓷都景德鎮已于2016年設立了“陶溪川·CHINA坊”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漫步陶溪川,廢棄的窯爐、高聳入云的煙囪、架著“人”字梁的車間都成了別有藝術氣息的風景。老廠房里的創意工作室、陶瓷店鋪、咖啡屋、書吧充滿時尚氣息。每年,400多場文化活動在這里舉行。
10月21日,在耀瓷小鎮創意園區內,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陶瓷制作。
景德鎮陶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子力說,通過對老瓷廠的改造,陶溪川打造了集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于一體的產業園區,吸引了上百個項目入駐、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這里創業。
耀瓷小鎮將借鑒陶溪川的經驗并與之合作,在未來幾年內規劃建設包括博物館、遺址公園、陶瓷工作室等在內的九個旅游板塊和兩個產業功能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