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共有430家陶瓷企業被列為失信企業,其中絕大部分為陶瓷制造企業,共有407家,陶瓷機械裝備、原料企業則有23家。地區分布上,廣東(97)、江西(58)、福建(51)、河北(44)、河南(33)、山東(28)六大產區便有311家,占全國數量的72.32%。
根據查詢結果,2018年廣東共有97家陶瓷企業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占全國的22.56%,其中有84家陶瓷制造企業,6家陶瓷機械裝備企業,7家陶瓷原料企業。資料顯示,這些企業的失信原因主要集中在買賣合同糾紛、金融借貸糾紛、勞動報酬糾紛三方面。
因買賣合同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數量最多,共有61家,糾紛類型包括:原料貨款、租金、運輸費、天然氣費等。其中,涉及金額百萬以上的陶企共有11家,金額最高的為佛山市誼德利建材有限公司,其涉及糾紛金額約404萬元。
因金融借貸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數量為32家,糾紛類型主要為銀行貸款與民間借貸。其中,涉及金額千萬以上的企業共有5家,主要都為銀行借貸,包括:佛山市正源集團有限公司,本息金額約5749萬;臺山市海棠陶瓷有限公司,本息金額約4984萬;陽春市新明鑫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借款金額2858萬元;佛山市宏博陶瓷有限公司,借款金額1976萬;清遠市藍谷陶瓷有限公司,借款金額3229萬。此外,涉及金額達五百萬以上的企業也有4家,分別為:佛山市豪幫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華盛嘉陶瓷實業有限公司、廣東佛陶集團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潮安縣鳳塘鎮建業瓷廠。
因勞動報酬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數量共10家,涉及金額主要都在10萬元以下,金額最高的為潮安縣歐蘭德陶瓷有限公司,其被判定應付工資款項近109萬元。
97家企業中,有44家企業為初次被為“失信企業”,列入“失信名單”次數為“2-4”次的企業則有27家,列入“失信名單”次數達5次及以上的則有26家,其中“失信”次數最多的為新興縣英發陶瓷有限公司,達到135次,其次為清遠市港龍陶瓷有限公司,44次。
江西陶企中,因金融借貸糾紛導致失信記錄的企業共有34家,占比最高,其中涉及金額達千萬以上的企業共6家,分別為:江西領先精工陶瓷發展有限公司(4000萬)、宜豐縣凱揚陶瓷發展有限公司(2332萬)、景德鎮華弘陶瓷企業有限公司(3367萬元)、景德鎮市久源陶瓷有限公司(2900萬元)、江西瑞明陶瓷有限公司(10,38萬)、江西恒輝陶瓷有限公司(1000萬余元);涉及金額達五百萬以上的企業共2家,分別為江西瑞牌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鎮景東陶瓷集團有限公司。
因買賣合同糾紛導致失信記錄的企業共11家,其涉及金額從數十萬到上千萬不等,金額較高的企業包括:南昌吉尼斯陶瓷發展有限公司,涉及金額近1140萬;江西紅寶石陶瓷有限公司,涉及金額約857萬元;江西滿江紅陶瓷有限公司,涉及金額約857萬元。
因勞動報酬糾紛導致失信記錄的企業有5家,金額較高的有江西黑與白陶瓷有限公司(近306萬元)、江西清源陶瓷有限公司(近100萬元)。
失信次數上,有32家企業的失信記錄為“5次及以上”,次數最多的新中英陶瓷集團有限公司,共有29次。
2018年,河北有44家陶瓷企業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產生失信記錄的糾紛主要為金融借貸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涉及金額最高的為陽原縣達鑫陶瓷有限責任公司,其金融借貸金額達6000萬元。
河北地區中,因金融借貸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陶企共22家,涉及金額達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家,主要為銀行借款,分別為:陽原縣達鑫陶瓷有限責任公司 (6000萬元)、河北聚祥泰陶瓷有限公司(1800萬元)、唐山和美陶瓷有限公司(1630萬元)、邢臺白玉礦產品有限公司(1591萬元)、任丘市喜彪潔具有限公司(1582萬元);涉及金額達五百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家,分別為河北昊龍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鑫祥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金玉陶瓷有限公司。
因買賣合同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陶企共6家,其中,河北沃美克蛭石有限公司拖欠工程款,涉及金額為500萬元;河北力龍陶瓷有限公司、河北正迪泡沫玻璃有限公司拖欠貨款,涉及金額為500萬元、104萬,衡水市陶瓷廠拖欠運輸費,涉及金額為1萬余元。
失信次數上,該地區,產生失信記錄次數最多的企業為任丘市喜彪潔具有限公司,共有11次,其他企業多為“1-2”次。
河南產區,共有33家陶企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其中,因金融借貸糾紛導致失信記錄的企業共有14家,平均涉及金額約為294萬元,其中,涉及金額最高的為河南海虹陶瓷集團有限公司 (1000萬),其次為河南省富盛陶瓷有限公司(625萬)、郟縣華泰陶瓷有限公司(600萬)。
因買賣合同糾紛導致失信記錄的企業共7家,主要都為貨款糾紛,涉及金額主要在數十萬間,金額最高的為河南省富盛陶瓷有限公司,其需支付貨款近435萬,其次為新鄉市金博爾陶瓷有限公司,其需付某包裝公司貨款約71萬;垣曲縣天玉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則需付某機械制造廠欠款約42萬。
因勞動報酬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較少,僅2家,其中,長葛市加美陶瓷有限公司需付某工人工傷保險約12萬元。此外,還有郟縣豪派陶瓷有限公司因股權糾紛,被法院判定為“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而產生了失信記錄。
失信次數上,產生失信記錄次數最多的企業為新鄭市金鉆陶瓷有限公司,高達150次,此外,禹州市西聯陶瓷有限公司也高達60次,該公司在今年內便分別有9次失信記錄。
山東共有28家陶企被列為失信企業,其中,有8家陶企因金融借貸糾紛產生失信記錄;6家陶企因買賣合同糾紛產生失信記錄;還有3家陶企因勞動報酬產生失信記錄。
因金融借貸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陶企中,2家陶企金額超過千萬元,分別為諸城市紫陽陶瓷有限公司(2405萬)、淄博潤贏陶瓷制釉有限公司(1265萬);涉及金額超過500萬元的企業也有2家,分別為滕州市久耐陶瓷纖維新型材料制造有限公司(983萬)、淄博恒塔陶瓷銷售有限公司(605萬);8家金融借貸糾紛陶企平均涉及金額約為572萬元。
福建約有51家建陶企業被列為失信企業,主要的失信原因在金融借貸糾紛、勞動報酬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其中,金融借貸糾紛所涉及的數字較高,大多在千萬級別以上。
因金融借貸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福建陶企中,數額最高的為華輝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根據判決書,其向某投資基金的金融借貸高達1億元,利息為300多萬。據了解,該公司是一家高檔、高科技衛生瓷、衛浴裝備的生產者,今年以內,該公司被列為“失信企業”的次數高達22次。
其他企業中,也有福建華盛陶瓷有限公司,借款本金高達5500萬;泉州中宇陶瓷有限公司,涉及金額為8千多萬。
因勞動報酬糾紛引發的失信記錄中,主要為工資、傷殘補貼、養老金類的糾紛,其中,晉江恒達陶瓷有限公司需付工資及補償金約11.6萬;閩清恒金陶瓷有限公司需付傷殘補助金約10.4萬;晉江恒達陶瓷有限公司需付工資及補償金約11.6萬。
因買賣合同糾紛引發的失信記錄中,主要為工程款、貨款類的糾紛,數額較大的有福建省晉江市華昌陶瓷有限公司(429.5萬)、晉江市彩菱陶瓷工業有限公司 (314.56萬),福建恒實陶瓷有限公司需付工程監理費約67.5萬。
廣西地區今年被列入“失信名單”的企業共11家,其中,因金融借貸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2家,因買賣合同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6家,因勞動報酬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企業1家。因買賣合同糾紛產生失信記錄的陶企中,主要為貨款糾紛,其中,廣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涉及金額最大,約為908.75萬元;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漢唐無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需支付貨款約為314.59萬元;廣西宇豪建材有限公司需償還煤塊、煤粉貨款118.44萬元。
此外,四川、湖南、湖北、重慶、遼寧等其他產區也有不少陶企被列為失信名單,其中金融借貸糾紛涉及的金額較大,如沈陽新中潤制釉有限公司借貸金額達1264.67萬;湖北帝緣陶瓷有限公司的糾紛金額也達2170.7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