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11日,磁灶產業協同創新平臺邀請國內建陶材料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領導與專業教授一行三人蒞臨磁灶調研陶瓷企業,走訪金交椅山古窯址及德順公司、宏華公司、華泰集團、聯興公司等磁灶建陶規上企業,并參加了在平臺舉辦的關于“華工技術人才與磁灶陶瓷產業嫁接合作可行性探討”的主題座談會,與晉江市人才辦、工信局、科技局等市局領導、磁灶鎮黨政領導及磁灶一二代企業家、投石智庫COO一起探討磁灶產業的技術發展與產業未來。
2019年1月11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座談會于平臺舉辦。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殷教授、張教授及王副教授、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林永紅、晉江市科學技術局局長蔣家興、晉江市商務局招商六局佘曉凡、磁灶鎮黨委書記黃延藝、磁灶鎮鎮長王志宏、磁灶鎮黨委副書記陳禮新、磁灶鎮組織委員吳松江、磁灶鎮副鎮長陳國良等出席本次座談會。座談會由平臺運營方投石智庫COO孫榮蕓主持,磁灶陶瓷企業家代表參與本次活動。
磁灶鎮黨委書記黃延藝表示,本次磁灶與華南理工大學的產學研座談會對于磁灶陶瓷產業來說宛如雪中送炭。現在整個磁灶傳統陶瓷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希望有歷史、有底蘊、有文化的磁灶企業家們能夠與專家們一起暢談,讓專家們幫忙把脈,找到解決企業痛點的方法。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殷教授介紹,華南理工大學是國內雙一流大學之一,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亦是雙一流學科,在陶瓷相關領域的學術與技術轉化水平位列全國前茅,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研究資源。對于磁灶陶瓷產業與華南理工大學的產學研合作,殷院長表示“作為學院,我們希望進行全方位的合作,除了技術服務跟合作外,也希望在人才培養其他方面有合作,比如把工程碩士派到企業一年,企業有校外導師就企業的問題開展研發,還可以建立本科生實習基地甚至建成陶瓷產業學院。”
今年11月平臺開幕式就來過磁灶的王教授對磁灶陶瓷企業的銷售渠道掌控能力十分肯定,但也指出了磁灶建陶的問題。通過兩天的走訪企業發現磁灶陶瓷企業在生產工藝方面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許多企業家存在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而影響了企業的技術發展。即使問題很多,王教授對于磁陶瓷產業的未來也充滿信心,她表示兩次來磁灶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磁灶的企業二代特別多,他們身上有很多的活力和創新的潛力,而且他們對產品的升級換代需求特別旺盛。磁灶企業要進一步改變思維,改革創新,使企業能再上一個層次。
而針對黃書記提出的磁灶建陶行業未來發展的問題,張教授表示,陶瓷是一個有文化的東西,是適合做晉江或磁灶名片的載體。在經過走訪磁灶重點陶瓷企業后,雖然這里的產品各有特色,但其實磁灶的陶瓷在中國來說還是處在中端的定位,就中國的陶瓷企業而言,創新主要集中在它的花色、外觀,但這些技術是容易被仿制的。只有磁灶的陶瓷在材料上做研發、做創新,才能把窯火繼續傳承下去。
晉江市科學技術局局長蔣家興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磁灶的發展,靠的是上萬供應商大軍闖天下,所以可以看出“磁灶人”非常聰明,他們能從“一塊泥巴”走到現在的“陶瓷重鎮”是相當不易的。但是面對未來嚴峻的市場考驗,磁灶企業家們也要開始探討諸如工藝技術、原材料技術及陶瓷功能性等問題。此外,蔣局長也指出,未來的路絕對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作為科技局,技術創新是他們的重要內容。像華南理工大學本次的到來,成果轉化的最后一步如何打通是科技局重點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希望大家要有這種決心、聚集思想與格局,以堅定的毅力,把磁灶這個陶瓷重鎮的煙火持續下去。
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林永紅也對磁灶陶瓷企業的發展軌跡進行了梳理,并針對活動上華南理工大學專家們提出的磁灶企業為何不創牌的問題分享了他的觀點。林局長分析道,與佛山相比,磁灶企業是草根工業、是村里農民辦起來的企業。磁灶產品以外墻磚跟琉璃瓦起步,走過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說了千言萬語,這才打下如今的市場,非常辛苦。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沒有心力研究創牌的。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磁灶企業要考慮并解決好陶瓷原材料的來源、環保政策及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度過這個經濟寒冬。
針對林局長提出的“保命”三連問,王教授也一一給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如用航道淤泥作為陶瓷原材料、改變窯爐燒嘴解決天然氣燒陶中的排放達標問題以及通過技術改造壓縮人工數量等。現場嘉賓聽了王教授的分享頓時覺得豁然開朗。
磁灶鎮黨委書記黃延藝總結道:“這是我們共同的平臺,也是我們的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今后還會開展類似的活動,今后我們也將繼續牽頭做好產學研對接,搭建產學研橋梁來推進企業生產不斷優化,希望磁灶的企業家能夠繼續保持活力,推動磁灶建陶產業再創輝煌。”
會后,晉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辦主任黃建華、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林永紅、晉江市科學技術局局長蔣家興與磁灶鎮黨委書記黃延藝、鎮長王志宏等還就磁灶產業創新發展與人才引進培養進行了交流,共同助力磁灶產業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