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硼硅醫藥玻璃具有氧化硼含量低,化學穩定性與韌性相對較差等缺點,十分影響用藥的安全。隨著制藥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仿制藥相關政策的推進,我國的藥用玻璃也駛入了產業升級快車道。在此背景下,業內專業人士一致認為,中性硼硅藥玻行業龍頭企業有望受益。
一、藥用玻璃產業升級在即
2017年,《化學藥品注射劑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提出,注射劑使用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質量和性能不得低于參比制劑,以保證藥品質量與參比制劑一致;另外,原輔包實行關聯審評審批制度后,藥企將更愿意選擇行業內規模較大、質量較高以及具有品牌優勢的藥包材生產企業進行長期合作,包材行業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
在此背景下,以及隨著我國制藥行業的不斷發展,健康理念的推進,藥用玻璃產業升級在即,化學穩定性較好的中硼硅藥用玻璃將迎來良好的需求。
行業研究人士對注射劑一致性評價開始后,中性硼硅玻璃模制/管制瓶潛在替代需求市場空間進行了測算。按30%-50%不等的替代率進行測算,中性硼硅模制瓶市場空間為15.75-26.25億元,加上中性硼硅模制瓶也廣泛用于血制品、對比劑等增速較快的領域,該產品銷售峰值提升空間巨大。
肖特玻管業務部執行副總裁htmlPatrick Markschlger博士曾在接受制藥網采訪時做過一個預測,未來的5~10年,中國30萬噸的藥用玻璃當中將會有30%-40%由低硼硅玻璃升級為中硼硅玻璃。可見國內中性硼硅玻璃市場將持續放量。
二、中性硼硅藥玻龍頭有望受益
據了解,由于中硼玻管門檻高,核心原材料供應受限,加上中硼玻管過程控制等方面技術要求高,建造投入、生產設施成本以及后期維護成本費用昂貴,目前國內中硼玻管需求基本依賴進口,因此產能受限。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肖特、康寧等國際玻管企業在中國產能的落地,未來國內玻管的供應緊張局面或緩解。另外,國內多家藥玻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未來有望加速實現國產替代。
目前,國內高端的藥用玻璃主要依賴德國肖特、日本電氣硝子和美國康寧等公司供貨。有業內分析師估算,根據中國玻璃網的信息,德國肖特公司生產的中性硼硅玻管在國內的售價約為每噸2.7萬元。按此測算,國內市場的進口替代可達到13億元左右。另外,我國每年還需進口以中性硼硅玻為原料的卡式瓶、西林瓶、安瓿、試管等,以上玻璃制品數量合計在2億只以上,進口替代的市場容量很大。
就國內布局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的企業來看,龍頭企業未來市場地位穩固,有望成為藥用玻璃產業升級的受益者。例如,山東藥玻的中性硼硅模制瓶替代空間巨大。業內假設毛利率為60%,山東藥玻的市占率為90%,測算僅中性硼硅玻璃模制替代需求可增厚公司毛利約8.51億元-14.18億元,占2018年毛利比例為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