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三班鎮,晴空燦爛。走進三班陶瓷古鎮的遼田尖、梅嶺窯、盛藝窯瓷業和真泰爾陶瓷有限公司,有一種從古代到現代,穿越千年的感覺。這是德化縣作家協會第三次在這里采訪,所能感受到的,是這座陶瓷古鎮歷經風雨之后,在陶瓷文化自強道路上的持續穩定行進。
遼田尖,古稱苦寨坑。德化三班產生于3700年前的夏商古窯址。2014年8月,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經發掘后首次對外發布,確定該古窯址為夏商時期德化龍窯遺址。
三班《碩杰鄭氏族譜》載:遼田尖,海拔703米。家廟光裕堂發脈祖山。原培植蔭林訂有禁例。今頂見蔬幼林,中下部辟作旱園;此合公山私山而約舉其大者光裕堂后員山起,東至宮后山……湖洋產坋后頭及苦寨。《碩杰鄭氏族譜》又載:柯字延鳴,崇美公長子,生于順治壬辰二月二十酉時,卒于雍正癸卯九月廿八辰時,葬苦寨;鄭氏六世侃齋字樸齋公次子葬遼田尖;琌字展,延擰公之子,葬苦寨嶺丁癸;鈄字升拱,娶呂氏,生雍正,卒乾隆癸未七月二十已時葬祖山苦寨…… 鄭氏祖墳在苦寨有八十多座之多。遼田尖(苦寨坑),歷屬德化三班祖地,且一直以來,由三班鄭氏族人在此耕種經營。直至不久前的1980年代,三班人鄭X順隨母嫁遷永春介福,因與三班鄭氏有族親血緣關系,提出要求暫時借給其耕作,經三班鄭氏族親同意讓其種上農作物。
梅嶺窯,亦稱南嶺窯,位于三班鎮泗濱村上寮溪畔,西北距屈斗宮窯址約6千米路程,占地規模約45000平方米,是明、清、民國時期重要的外銷瓷窯場。《龍潯泗濱顏氏族譜》載:“唐國子博士顏化彩,諱紋,生唐咸通五年(864年),卒后唐長興四年(933年),著《陶業法》,繪《梅嶺圖》,俾后人謀建其所傳習工藝。”明景泰、天順年間(1450——1464年),顏俊高(1425——1485年)帶族人依先祖顏化彩所繪《梅嶺圖》開發梅嶺窯場(俗稱南嶺窯)。清康熙、乾隆年間,梅嶺窯場已有工場作坊100多間、龍窯30多座燒制陶瓷。據《德化陶瓷志》記載,梅嶺窯場產瓷不斷,品種繁多、質量上乘、數量巨大。其產品主要有各種碗、盤、杯、碟、壺、盆、壇,茶具、餐具、酒具、玩具,花瓶、花盆陳列品等。其所產多為外銷瓷,為明清瓷器外銷源點之一,遠銷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1961年,梅嶺窯與德化縣二百余處宋-清“德化窯遺址”被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梅嶺窯連同三班、蓋德、龍潯、潯中四個鄉鎮的其它宋至明代古瓷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梅嶺窯與周邊的內坂窯、尾林窯一起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申遺項目。
德化盛藝窯瓷業有限公司是以專業集茶具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長期以來,盛藝窯瓷業本著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以誠為本,以質取勝,以客為尊”,以弘揚中國茶文化為己任,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全世界品茶、愛茶人士提供高貴典雅產品的同時,將中國茶文化發揚光大。公司所經營的茶具品種多樣化,,產品齊全,價格優惠,服務周到,贏得了社會各界消費者的贊譽。
聞名遐邇的真泰爾陶瓷有限公司,座落于三班工業區,公司創辦于1998年8月,目前擁有員工700多人。公司大力推行“真泰爾”商標品牌戰略的實施,以生產高檔日用瓷為特色;新開發半瓷色釉、冰裂釉、結晶釉等日用瓷系列,實行日用瓷和工藝瓷的緊密結合以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產品的98%主要銷往東南亞國際市場。
三班因瓷成鎮,因瓷成名,因瓷走過了3700年。真泰爾陶瓷公司總經理顏真革說:“三班人走的是一條‘活態傳承’道路,在展示德化陶瓷發展史重要一環的同時,又對歷史文化進行了保護。”
“這些年,三班鎮一直強調要自信自強,一手抓傳承,一手推進創新,促進陶瓷產業全面協調發展,開創陶瓷文化繁榮的新局面。”三次陪同德化縣作家協會采風的三班鎮黨委組委陳藝斌對采風會員說。
他介紹,這幾年,三班鎮著力從實際出發,保護“立鎮之本”的陶瓷歷史文化遺產。同時,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陶瓷產業,努力實現了傳統陶瓷科技化、日用陶瓷高檔化、陶瓷科技成果產業化。2015年7月,三班鎮獲評“中國茶具之鄉”榮譽稱號開始,每年在中國茶具城定期舉辦國內外陶瓷博覽會,促進了德化陶瓷在文化、技藝、商貿等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瓷藝精英紛至沓來。
第三次走進三班采風,讓縣作家會員們印象深刻、感觸頗多,紛紛表示,將以千年古鎮歷史脈絡,名勝遺跡為素材,以文學作品的形式,來展現三班陶瓷豐厚的底蘊,人文的燦爛以及鄉村的秀美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