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態勢明顯。國內疫情多發散發,對經濟穩定運行造成了嚴重沖擊。耐火材料市場亦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首先,耐火材料需求減少。耐火材料主要應用于高溫窯爐的構建及日常消耗,在鋼鐵、水泥、陶瓷、玻璃、有色金屬、化工、電力等多個領域,其中鋼鐵是耐火材料消耗最高的行業,耐火材料在高溫工業應用比例見下圖:
作為消耗耐火材料較高的鋼鐵行業,2022年上半年產量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生鐵產量4.39億噸,同比下降4.7%;粗鋼產量5.27億噸,同比下降6.5%。
據悉,我國噸鋼耐材消耗量較低已經降至8kg以下,但更多的鋼鐵企業噸鋼耐材消耗量在10-15kg,如果按照噸鋼消耗10kg計算,上半年噸鋼耐材消耗量減少36.45萬噸;噸鐵耐材消耗按照3kg計算,上半年噸鐵耐材消耗量減少5.23萬噸。而水泥產量9.77億噸,創下11年新低,同比下降15.0%,按照噸水泥消耗耐材0.5kg計算,水泥消耗耐材減少8.51萬噸。因此,鋼鐵、水泥行業耐火材料消耗量減少約50.19萬噸。
據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耐火材料產量1201.33 萬噸,較去年同期減產61.75萬噸。
海關數據則顯示,上半年,我國堿性耐火制品出口量減少3.31萬噸,鋁硅質耐火制品出口量增加25.38萬噸,其它耐火制品出口量增加0.41萬噸,耐火制品合計出口量增加22.47萬噸。耐火制品進口量僅在0.12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4萬噸。粗略計算,我國耐火制品凈出口量增加了22.35萬噸。
綜合來看,除鋼鐵、水泥外,我國其它下游行業耐火材料消耗量減少約33.91萬噸。而平板玻璃產量微增長,不過玻璃窯爐耐火材料周期長,從過去的8年延長到10年以上,整體消耗量不高;十種有色金屬產量也小幅增長……所以,陶瓷等其它行業消耗耐火材料的量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再度,耐火材料價格下滑。數據顯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826億元,同比下降68.7%;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10億元,同比增長442.4%。鋼鐵企業盈利能力普遍大幅下滑,部分鋼鐵企業虧損嚴重,行業效益下滑明顯。鋼鐵企業為了減虧,降低成本,在7月前后,下調了耐火材料承包價格,平均下調幅度在10-15%之間。
耐火材料需求量減少、價格下滑,再加上疫情、戰爭、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耐火材料企業信心不足,資金實力弱、抗風險低的小企業已經有退市情況發生。如何破局,在這輪困難期活下來,耐火材料企業開始了認真的思考探索。
一、減負思路。不再一味追求營業收入的增長,更加看重利潤。減少與在虧損邊緣徘徊用戶的合作,或者不合作,加深與優質用戶的合作。
二、降本思路。下游的降價,回款難度加深,甚至有鋼鐵企業倡議耐火材料企業微利無利合作,而耐材企業支付原料企業的資金周期短,同時高品位原料缺失、價格高,所以耐材企業積極尋求低價原料和再生料的應用,對內和現場精細挖潛,盡可能的降低成本,避免資金鏈的斷裂,保障資金的良性循環。
三、躋身新領域。探索新產業需求,如光伏壓延玻璃產量增長明顯,出現了玻璃窯耐火材料企業擴建、并購;鋰電池等新能源新項目建設帶來了需求的新增長點,配套的耐火材料企業增加;氫冶金、低碳冶金增加了耐火材料的發展方向,耐火材料企業做科研準備工作;進入未曾涉足的產業,比如濮耐拓展金屬鎂產業。
四、完善產業鏈。從耐火制品向上布局耐火原料板塊,再延伸用戶相應環節所能應用的產品,形成產業集群,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向新能源拓展,降低高耗能風險,增強盈利能力。
五、探索新模式,開發新產品。創新與用戶的合作模式,投入資金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
總之,經濟維穩力度加強,基建項目建設推進,營商環境將有所改進,耐火材料企業要重拾信心,積極探索,會迎來以龍頭企業引領、專精特新并存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