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澳大利亞兩家鐵礦石生產商力拓和必和必拓以及該國最大的鋼鐵制造商博思格鋼鐵公司宣布合作開展煉鐵電熔爐(ESF)中試工廠的建設和試驗,旨在證明利用可再生能源結合直接還原鐵工藝技術將皮爾巴拉鐵礦石還原成鐵水的可行性。
三方將對澳大利亞的幾個中試設施地點進行評估,評估因素包括基礎設施、勞動力、與目標行業和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聯系以及試驗的適用性等。預可行性研究工作預計將于2024年年底結束。如果獲得批準,該中試設施最早可能于2027年投入使用。
必和必拓、博思格等研究的電熔爐與電弧爐不同,其設計是專門冶煉直接還原鐵,并可使用不同品位和形狀的直接還原鐵(例如球團礦、粉礦、塊礦或團礦),這大幅擴大了鐵礦石原料的適用范圍。電熔爐工藝還可以生產高爐流程生產的高質量產品。電熔爐的工作原理與電弧爐一樣,也是通過電極通電來加熱含鐵爐料,但其內部過程與電弧爐完全不同。電熔爐是連續運行,通過在爐內添加少量碳來形成維持還原氣氛,并密封爐頂以避免空氣進入,同時通過對電極的不同操作來改變電極周圍的電弧、功率和相關的冶金過程。直接還原鐵不斷被送入熔爐,在電極周圍保持一層逐漸還原和熔化的固態原料,并漂浮在熔融金屬和熔渣上。電熔爐爐缸的工作環境、熔渣化學反應的控制方式與高爐類似,明顯不同于電弧爐,在確保爐缸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通過出料孔定期排出鐵水和熔渣。
如果成功實現規模化應用,那么直接還原鐵+電熔爐,即DRI-ESF的工藝路線可逐步取代高爐、燒結和焦化等長流程生產工藝的前端,而不會影響下游的精煉和軋鋼工藝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