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窯窯尾密封是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位于既周向旋轉又軸向竄動的窯和靜止不動的煙室之間,作用是使窯內環境和外界隔離,以防止冷空氣吸人窯內和窯內粉料漏出窯外,密封效果的好壞對窯內熱工制度以及環境有重大影響。
石灰回轉窯尾密封的常見結構:
常見的回轉窯尾密封結構形式有迷宮式和端面接觸式,迷宮式因為活動密封槽和固定密封環之間間隙較小,回轉窯尾端部擺動時就極易卡死,以及不能消除密封槽和凸緣環間的漏風,已很少使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端面接觸式,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氣缸施壓、壓縮彈簧施壓、重錘施壓、拉伸彈簧杠桿施壓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端面施壓使活動、固定面在窯的旋轉及上下竄動時始終保持接觸,達到密封的目的。這幾種形式各有利弊、氣缸壓緊方式有利于布置,可沿周向均勻布置8~16個氣缸,這樣周向受力均勻,但需要較復雜氣路,操作過程中不能斷氣,且氣缸在~100℃溫度下有可能失效,需采取特殊措施才能解決。用壓縮彈簧施壓,雖結構簡單,但在~100℃溫度下,長時間彈簧容易失去彈性,而且需設計既長又軟的彈簧,給布置帶來難度。重錘的優點是調節簡單(增減重錘塊),但不易多點布置,且布置空間較大。拉伸彈簧杠桿式克服了壓縮彈簧太長難布置的缺陷,但同樣存在長期使用后失效問題。從目前的使用情況看還沒有發現哪一種密封裝置是完美無缺的,因為它處在復雜且惡劣的工況下:窯體既回轉又上下竄動,有時還出現彎曲、回轉窯體端部擺動,嚴重的粉塵和高溫。但相比之下只要嚴格設計,措施得力,氣缸施壓端面接觸式還是較為理想的回轉窯尾密封形式。
回轉窯啟動前的檢查非常的重要,不僅是為了能夠保證回轉窯的工作效率,也同時為了工人們的人身安全,如果回轉窯在應注意什么問題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回轉窯啟動前需要檢查的工作。
(一)、檢查煤氣,冷卻水管道是否漏氣、漏水或堵塞,如有問題,應及時修理。
(二)、檢修時,應實行“掛牌”檢修制度,牌上應寫著醒目的“有人工作,切勿開動”等字樣,用時切斷電源,以防萬一。
(三)、停窯檢修,各部位的檢修組長應向負責轉窯的專人領取檢修“工作證”轉窯之前,必須通知各部位檢修人員整理好工具,全部人員都要遠離崗位,并收回“工作證”,方可轉窯。如遇不安全情況時,應由不安全部位的檢修組長負責。若工作證未收完而轉窯,發生不安全,則應由轉窯者負責。待轉窯妥后,隨時將檢修“工作證”送往各檢修崗位,以示轉窯完畢,方可繼續進行檢修。檢修完畢時,即時將檢修“工作證”送還負責轉窯者,并通過驗收和試車。
為了獲得良好的密封效果,一方面必須穩定窯的熱工制度,另一方面要確保氣源的潔凈和氣壓的穩定,為此,配備窯尾密封專用氣源是有好處的,同時,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調節氣缸的壓力使兩摩擦環正好貼合并使結合面間保持一定的穩壓。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和延長易損件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