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低迷景氣從澳洲蔓延至印尼之際,鐵礦石與煤炭價格下跌引發行業地震,掀起一波資產處置浪潮,可能一改今年以來礦業并購交易清淡的格局。
投資銀行家與法律人士表示,手握重金的日本、韓國和中國買家正在等待逢低買進的時機,尤其是在煤炭行業。
“整體而言,我們看到精明買主現在進入煤炭行業,因為他們相信已經觸底。”VTBCapital負責研究印尼公司及投資的主管RogerSuyama表示。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亞太地區礦業并購交易總額僅為4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3%。
但近幾周并購活動出現升溫,為首的是泰國國家控股能源公司PTTPTT.BK欲以9.6億美元求購煤礦商SakariResources。
投行人士表示,煤炭吸引力格外大。亞洲的能源需求有半數以上是依賴煤炭。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國家能源需求不斷提高,需要不斷有供給來滿足。
“我們認為,北亞國家為獲取自然資源而開展的海外并購行動,將繼續專注于收購礦企的大宗少數股權,同時附帶長期供貨(off-take)協議并參與公司治理,”德意志銀行駐香港一般產業并購部門亞洲主管MayooranElalingham稱。
“為了實現自然資源供應長期安全的國家目標,中國、日本和韓國鋼鐵企業及貿易公司將推動此類收購交易。”
雖然交易顧問預計并購活動將增加,但他們對是否有大型交易正在醞釀持懷疑態度。
由于全球經濟增長和大宗商品價格的近期前景黯淡,買家很難籌集足夠的資金來進行大規模收購交易。他們稱,買賣雙方的價格預期也相差甚遠。
但交易顧問稱,他們預計涉及至多5-6億美元左右的少數股權的收購交易將會增多。
一位礦業銀行家表示,較小規模的股權出售至少有助于為今后更大規模資產出售或收購交易奠定估值標準。他要求匿名,因未被授權向媒體發表評論。
“北亞機構將有機會投資于印尼和澳洲的鐵礦石及煤炭資產,采取股權收購的方式可能性較大,”摩根大通東南亞礦業及金屬投行業務主管PaulDonnelly說。
“目前的估值對于所有者出售控股權而言并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但他們需要獲得新資本以改善和壯大手中資產。”
中國領導層換屆
幾位顧問表示,中國公司正在澳洲、印尼和加拿大搜尋價格挫跌的資產,不過中國領導層換屆,以及基礎設施成長前景的不確定性,正讓一些公司猶豫不決。
“國內政治更迭使得中國投資者更為謹慎。因此他們尋求進行較小規模的收購,”律師行MinterEllison的合伙人暨中國權益集團聯席董事長AdamHandley表示。
他說,中國企業因此調整策略,目前他們對尋獲獲得控股權的熱情降低。此前他們在澳洲所擁有的大型鐵礦石項目遭遇時間拖延和成本超支,如中信泰富投資80億美元的Sino鐵礦石項目。
律師們表示,中國公司對印尼的煤炭資產特別感興趣,但可能遭遇競爭對手,包括俄羅斯鋼鐵巨頭謝韋爾和美國煤炭投資者PHIGroup等。
在印尼,待價而沽的資產包括PTAsminKoalindoTuhup的20%股權。該公司是BorneoLumbungEnergi&Metal旗下的煉焦煤部門,交易價值可能高達5億美元。
另外,參與交易的銀行人士稱,中型煤礦商TobaBaraSejahtera準備向一策略伙伴出售20-30%的股權,為長期擴張融資。
德意志銀行的Elalingham表示,印尼的礦業法令變動、外資股權限制以及未來對未加工礦石的禁令,都沒有讓那些有意進軍印尼的企業卻步。
澳洲易受沖擊
澳洲礦企則都處于潛沉狀態,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到新崛起的鐵礦石生產商均是如此。這些企業紛紛暫時擱置項目,并削減高成本礦場的產量,來應對鐵礦石和煤價下跌局面,同時也在考慮出售資產。
盡管鐵礦石價格已經從9月初的低位每噸86美元反彈,但距離今年的高點150美元左右仍低了27%。那些業務只限于出售鐵礦石的企業,例如全球第四大鐵礦石商FMG,尤其容易受沖擊。
“雖然進度緩慢,肯定仍會有交易完成,但可能是規模較小的并購….不過情勢實在太不確定,以致大型礦業并購案現在無法出現,”“香港一位未具名的銀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