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兗礦集團電解鋁廠行政負責人與電解槽運營承包人簽訂承包協議,標志著電解槽正式承包運營,該廠正式進入改革改制實施階段。
該廠電解車間于2003年10月份投產,是電解系統生產運營控制中心,生產系統由南北4個作業區構成,現有8個生產班、2個母線班、2個檢修班,404名員工,主要產品為鋁液。其總資產原值65249萬元,2010~2012年,鋁液年平均產量139023噸、2011年人均收入近7萬元。
該廠為積極應對當前面臨的嚴峻經濟形勢,模擬內部職業經理人負責制,將172臺電解槽整體發包運營,將鋁液生產以授權經營的方式交付承包人,10月25日,該廠公開招聘電解槽運營承包人,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平等自愿”的原則,通過現場隨機抽取領導組、專家組評委進行預審,候選人現場答辯、領導組、專家組、群眾組三個評委組評標等兩個環節,最終確定了承包人。11月1日,該廠招聘委員會宣布了關于《電解系統經營承包團隊組織機構》的任命文件。11月5日,在電鋁公司召開的改革改制工作推進會暨資產租賃(承包)經營協議簽字儀式上,按照“協商一致、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電解鋁廠行政負責人與電解槽運營承包人簽訂了承包協議,標志著電解槽正式承包運營,走上了集團公司“國有體制、市場機制”改制新道路。
該廠電解槽整體的承包運營,按照“依法依規,確保企業、經營者、員工三方受益”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權責統一、放開搞活”的原則,盤活企業資源,激發發展活力,轉換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適當分離,以改制促進扭虧增效目標的實現。承包后,承包方行政隸屬于發包方,員工勞動關系保持不變,承包人直屬廠班子領導,自主管理承包范圍內的各項事務。對電解車間,本著“生產車間承包式經營、輔助系統市場化結算”的思路,充分賦予生產車間承包團隊的生產組織、人事管理、薪酬分配、資產使用、監督評價權利,全力解決單耗不受控、槽況不穩定、技術管理不到位等關鍵問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行質量、實現穩定生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