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博山是老工業區、陶琉名城,陶瓷制作歷史悠久,現境內有著上百個專業廠家。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報廢的陶瓷碎片,而由于技術的制約,至今都無法對這些廢物進行有效的處理,大多露天堆放。日久天長,這些陶瓷舊片便堆積如山,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污染著周圍居民的生存環境,影響著山城博山的整體形象。如何處理這些廢舊陶瓷,成為當地各級黨委政府不容忽視且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
淄博中科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博山區唯一的水泥窯用耐火材料研發與生產企業,不斷地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近年來,公司經充分調研、考察論證,在區相關部門的大力協調下,與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共同攻關,研制成功了利用廢舊陶瓷片、廢硅磚等建筑垃圾生產耐火材料的新型工藝。科技創新,最終讓公司牽住了解決廢舊陶瓷片問題的“牛鼻子”。2010年9月,該公司開始實施廢舊陶瓷片和廢硅磚代替焦寶石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5億元,規劃占地166畝,分兩期進行。目前,占地65畝的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2億元,建成1萬平方米的標準車間2個,1條澆注料生產線和1條隧道窯已建成投入使用;另外1條隧道窯和1萬平方米庫房正在進行主體建設,即將建成投產。
淄博中科達公司生產車間里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各項生產工作緊張而有序,廢舊陶瓷片經過檢選、破碎、計量、砸壓、成型、燒制等流程,變成規矩的耐火磚,被大汗淋漓的工作人員“裝訂”得整齊劃一,運進成品倉庫。這些過硬的產品獲得丹麥史密斯公司和拉法基水泥公司等全球許多知名水泥窯建設公司原文拷貝于華夏陶瓷網的認可,出口到歐洲、非洲的10多個國家。
淄博中科達公司通過消納建材垃圾,大大減少現有耐火材料生產中焦寶石、高鋁礬土等礦產資源的使用,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昔日無人問津、令人生厭的垃圾,搖身一變成了財寶,公司“點瓷成金”引來科學發展的活水。“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6700萬元,上繳稅金485萬元;今年計劃完成銷售收入2億元,稅收1000萬元。”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還透露,目前,公司穩定的產品質量與超前的研發水平,贏得了世界水泥窯用耐火材料龍頭企業德國雷法公司的高度認可,成為他們在中國的主要生產供應基地。為滿足市場需求,中科達將繼續實施投資3億元、占地80畝的二期工程,預計2015年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年可生產耐火材料30萬噸,達到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2億元,成為國內大型水泥窯用耐火材料生產基地之一。
近期,淄博中科達公司可謂雙喜臨門。一是廢物利用項目順利通過了省經信委組織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被定為省政府節能辦重點推廣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二是公司順利成為全國水泥窯用耐火材料行業標準起草單位。“這不光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更意味著掌握了比較充分的行業話語權,更利于企業發展。”針對成為起草單位,公司老總梁新聞這樣解釋道。
淄博中科達公司是博山區企業自主提升創新能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個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扎實推進節能減排、促進內涵發展的典型代表。相信它的發展,必將對博山老工業區全面振興和“活力博山、魅力山城”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