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產能過剩的玻璃行業遭受重創。然而,處于玻璃行業產業鏈前端、從事玻璃機械制造的錦明玻璃(江陰)卻通過早預判、早轉型,加大科技研發,進軍新興領域,成功研制出“重載工業機器人”。“這一新產品在國內是獨樹一幟,不僅避免了產業風險,還為企業發展贏得了新機遇。”錦明玻璃總經理文碧稱,目前,錦明玻璃已憑借這項產品成功申請4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下一步,企業準備進一步加大技術和裝備投入,3年內計劃再投入5900萬元,加速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做強做大。
“四年磨一劍”,守得云開見月明。企業的這次成功轉型,經歷了4年的漫長過程。文碧告訴記者,早在2008年,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開始顯現。潛在的行業危機讓錦明玻璃警醒憂急起來,企業開始著手謀劃向產業高端轉型。在仔細研究國家重點產業扶持方向,并多方搜集產業信息后,研制“工業機器人”這一產業轉型方向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與此同時,錦明玻璃注重借智轉型,第一時間用高薪和超過20%的股權轉讓,將國內一個成熟的專家團隊招至麾下,通過“搶人才”,來加快推進研制“重載工業機器人”。2008年,企業開始投入研發;2009年,完成科技成果鑒定;2012年,企業憑借“重載工業機器人”這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端產品,獲得了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800萬元的支持。眼下,企業已經順利進入了華為、海爾、雙匯、中糧等大企業集團的采購目錄,僅這一項目就創造年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
2013年,錦明玻璃將加大技術和裝備投入,加速“重載工業機器人”產業化步伐,爭取花3年時間實現從傳統產業到新興領域的“脫胎換骨”。
記者點評
錦明玻璃給我們的啟示是,傳統行業的產業轉型,關鍵是要找準發力點。錦明玻璃在敏銳地察覺到行業產能過剩的潛在危機后,沒有“病急亂投醫”,而是冷靜分析、科學研判市場需求,并及時捕捉國家產業扶持的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科學定位向產業高端延伸轉型。最終通過先人一步,成功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企業也因此獲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