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汽車產品出口工作會議透露,中國汽車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但海運能力匱乏成為阻礙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障礙。
據中國證券報10月8日報道,日前,由商務部、發改委在北京聯合召開的全國汽車產品出口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我國汽車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但海運能力匱乏成為阻礙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障礙。轎車整車出口量偏小,成為海運出口成本過高的重要原因,而過高的運輸成本反過來又制約汽車企業整車出口的積極性,這個難題或許只能以汽車業和航運業的聯合才能破解。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1至7月,汽車累計出口29.41萬輛,同比增長70.38%,累計出口創匯33.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在汽車出口主要品種中,轎車累計出口8.63萬輛,同比增長92.00%;載貨車累計出口12.23萬輛,同比增長55.10%;客車累計出口3.87萬輛,同比增長2.5倍。可以看出,相對于1至7月轎車大約273萬輛的產量,轎車出口僅占3%左右,國泰君安研究員張欣介紹:“國內出口車輛還是以貨車和客車為主,大約有25%貨車和客車用于出口。”
招商證券分析師汪劉勝認為,目前國內轎車市場高度景氣,而且未來世界上最大的轎車市場就在中國,轎車生產企業的出口量不大是很正常的。根據公開資料,上海汽車、一汽轎車和東風汽車等上市公司幾乎很少在境外銷售轎車,而大多數的整車出口來自于奇瑞和吉利這樣的本土品牌。汪劉勝說,轎車出口市場很小,才8萬臺經濟型轎車,而國內市場如此繁榮,目前沒有多少大公司會對這么小的市場心動。張欣也認為,汽車銷售到國外,還需要建立大量的配套設施,公司不可能對賣出去的車不聞不問。如果加上配套網絡的建設費用,在國外賣車的利潤肯定不及內銷高。
目前運輸出口汽車主要使用滾裝船,但全球汽車滾裝船艙位缺口很大,約在129萬輛左右,而我國目前沒有自己的汽車運輸專用船隊,主要依賴外國的船舶公司,因此國內汽車企業出口常常訂不到艙位,運價一直居高不下。運力不足已經導致我國每年汽車出口減少20%左右。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對媒體說:“現在我們的滾裝船還缺乏,我們現在有車子,但是運不出去。我們大部分都是在租船,租船的價格非常貴。”
據了解,只有在運載車輛的整體體積超過滾裝船60%容積的狀況下,海運物流企業才能夠盈利。但此前我國汽車企業的出口量都比較少且目的地分散,不足以支撐龐大的運費開支,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國海運企業在遠洋出口領域的力量非常薄弱。我國的整車出口目前基本由日韓海運企業掌控。航運業分析師羅雄說:“國外的滾裝船企業大多與汽車公司有合作協議,汽車公司長期包租滾裝船。因此,國外著名汽車企業所獲得的運價將比國內企業便宜很多。”
以去年吉利汽車出口到埃及和敘利亞為例,1立方米空間的運費為80美元,1輛車占用8.4立方米的空間,運費將近700美元。僅此一點,中國企業便要比日韓企業多支出運費5%至10%。如果整車出口到南美,那么每輛車的運費成本便要1,300至1,500美元。與吉利轎車的出口價格3,000至8,000美元相比,其運費就大概占到整車成本的20%至50%。而國內另一家汽車制造企業也透露,該公司出口汽車海運費用大約占整車成本的20%左右。
但在高收益的刺激下,國內航運企業也逐步開始建立自己的滾裝船隊。羅雄告訴記者,海運汽車的收益率可能在30%左右,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很好。目前,中遠航運、長航和中海下面都有合資的滾裝船公司,但規模不大。但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加上同國內汽車企業加深合作,保證足夠的航運需求,國內航運企業也會形成很強的汽車海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