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北地區專利轉化對接活動在陽泉市舉行。國家知識產權局現場發布100項符合山西產業發展需求、1000項符合華北地區產業發展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雙五星”專利技術,陽泉市人民政府與省知識產權局簽訂的《共建高質量轉型發展知識產權強市工作方案》,標志著陽泉在知識產權戰略布局上邁出關鍵一步。
如今,科技創新早已滲透于生產力各要素中,并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更催生著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放眼陽泉,企業求“新”求“變”的浪潮澎湃不息——
走進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16項專利技術讓這家百年老企煥發著新生。公司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獲得的1000萬元貸款,不僅解決了技改資金難題,更讓“中國閥門”走向了國際市場。
在新材料領域,多氟多陽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計申請36項專利,走出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的創新之路,在各項專利助力下公司六氟磷酸鋰生產成本降低30%,產能提升50%,產品市場份額穩居行業前列。
在山西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一顆顆黑色的負極材料顆粒正經歷著“點石成金”的蛻變。截至2024年底,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40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56項。憑借這些專利技術,平定縣新能源電池小鎮、以貝特瑞為“鏈主”的負極材料產業集群正加速成型,形成了“材料—電池—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陽泉市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93件,同比增長22.02%;有效商標注冊量8021件,同比增長19.02%,地理標志實現農業縣(區)全覆蓋。
在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過程中,陽泉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組建知識產權和標準化服務中心,配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太原代辦處陽泉咨詢工作站、山西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陽泉工作站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陽泉受理窗口,讓市場主體“足不出市”即可辦理知識產權業務。
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也讓知識產權真正“活”了起來。陽泉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陽泉市分公司簽訂知識產權保險戰略合作協議,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銀企對接活動,破除銀企對接信息壁壘。近年來,全市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6000萬元,推動知識產權含“新”量向含“金”量轉化。
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也催生著創新的裂變。“企業出題、高校答題”,這種創新模式已在陽泉落地生根,眾多實驗室里的“高精尖”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在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的實驗室里,王慧芳教授團隊與金隅通達高溫材料公司開展聯合攻關。由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牽頭,聯合建立的工業固廢耦合制備先進鋁硅系耐火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省唯一省級耐火材料科創平臺。
陽泉作為中國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資源優勢明顯,但產品類型單一,且本土企業多以生產黏土磚、高鋁磚、硅磚等低附加值的大宗產品為主,行業在轉型升級中遇到了難題。研究中心針對耐火材料產業面臨的瓶頸技術攻關,向產業鏈下游延伸開發高強抗侵蝕抗結皮澆注料、大型高爐噴補料等產品,在斬獲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稱號的同時,推動了陽泉耐火材料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邁進。
與此同時,陽泉市組織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入庫工作,11家企業進入國家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5家企業申報2025年度山西省專利轉化項目,1家企業獲得2024年度山西省專利轉化項目資助資金,專利轉化效益穩步提升。
從“煤海”到“智海”,陽泉正以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為支點,撬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