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面對嚴峻的挑戰,2015年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要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堅持把調整優化升級產品和產業結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節能減排為核心,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全面持續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以技術創新與培育人才作為行業發展重點,堅持把更好地培育、引導和滿足市場需求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以品牌建設和產業聯盟為主的現代化商業模式,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解決好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節能、環保、節約資源等可持續發展問題,進一步推動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加快兼并重組,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通過兼并重組帶動企業、行業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資源配置能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益,進而全面提升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同時推進大企業集團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重點培育行業領軍型企業,充分發揮大企業集團和骨干企業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技術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2.大力發展先進、節能、環保的陶瓷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降低能耗是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實現低耗和清潔生產是行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加大調整產品結構步伐,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裝備,大力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推廣先進、節能、清潔的生產工藝及裝備是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將是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工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從工藝技術層面看,推行干法制粉與擠出成型,能大大縮短工藝流程,是實現低耗生產的重要工藝技術途徑。
3.倡導資源減量化,大力推進陶瓷磚薄型化進程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磚生產國,2014年我國建筑陶瓷磚產量超過102億平方米。“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將耗用2億噸以上的優質礦物原料,5000多萬噸優質煤炭,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粉塵等。如果實現陶瓷磚“減量”(減薄)10%,每年將節約優質陶瓷原料2000多萬噸,降低煤炭消耗500多萬噸,少排放SO210多萬噸,并節約大量的運輸和物流費用,同時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此每年所產生社會經濟效益將達到上百億元,可見推進陶瓷磚薄型(減量)化的意義十分重大。當然,實現陶瓷磚薄型化,需要研究開發由于厚度減薄帶來的技術、工藝、裝備、規范、應用等方面的重大技術和裝備問題,也需要社會各方面和相關政府部門對使用薄型化陶瓷磚的大力支持。
4.衛生陶瓷的輕量化和推廣節水型衛生潔具的應用
衛生陶瓷產品,除了開發與生產節水型產品(坐便器、蹲便器、小便器)外,也應實現產品的輕量化,減少生產豪華型、超重型的大型連體坐便器、立式小便器之類的產品。如果衛生陶瓷在現有重量基礎上減輕10%,每年將節約30萬噸以上的優質原料和2億多立方米的天然氣。此外,還應大力推廣衛生陶瓷壓力注漿等工藝,進一步實現生產機械化、智能化,以技術進步推動行業發展。
5.完善產業集群,強化產業綜合配套能力
產業集群的興起,對中國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20多年來的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產業集群的成熟和完善及強化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將大大提高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企業的競爭能力,仍將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6.堅持全面自主創新
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整線生產設備的國產化,并具備一定的出口競爭力,但在產品的裝飾、設計及新技術的自主研發創新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全行業要進一步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能夠有效激勵全面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全面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和實效。
7.發展新型商業模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企業競爭力
中國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的運營模式正在由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目前大多數企業采取的大規模生產、多品牌營銷、同質化低價競爭的經營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品牌知名度不高、贏利能力弱、競爭力不強的局面。這種傳統的產業運作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建立產業聯盟、推動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合作、實現企業的經營方式由產品主導型向品牌主導型的轉變是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蘊含著巨大的內需空間。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5%左右,各類城鎮將新增3億多人口。從長遠看,城鎮化的推進、房地產開發及保障住房的大規模建設,將持續10年,乃至20年。這將為擴大消費和投資提供強大、持久的動力,保證我國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我國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未來的前景光明,經過努力,我們的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產品及服務品質、創新能力一定會盡快縮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并早日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