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盡管大多數公司在2015年紛紛削減了開支并擱置了很多項目,但全球第一大銅礦生產國智利的采礦成本依然處于全球最高水準。
整個行業的前景看似會更為明朗,許多分析師預期銅礦價格會出現上漲,因整個市場預計會從2021年開始出現供應短缺。銅礦市場有望會從2021年開始出現供應短缺,進而推動這種工業金屬的價格走高。
礦業委員會所發布數據顯示,智利去年的生產成本較全球同業的平均水準高出了5.4%。
去年,智利為全球2100萬噸銅礦產量做出了近600萬噸貢獻,該國去年的礦山水準現金成本已下滑至1.3美元/磅。在全球其他地區,礦山水準的平均現金成本則為82美分至1.05美元/磅。
這一消息令整個行業感到震驚,因去年智利銅礦的開采成本維持了2013年以來的下跌趨勢,達到了每磅2.16美元,較2014年所觸及的2.24美元下滑了約3.5%。
但南美國家也已因較高的能源成本而受到了打擊,這對該國銅礦行業的競爭力產生了威脅,并對新發展構成了重大挑戰。
拉丁美洲最為富有經濟體的電力成本自2000年以來每年已攀升11%,進而使其成為了全球采礦項目電力成本最為昂貴的地區。
雖然該國擁有全球最為豐富的銅礦儲量,但其大型但老化礦山的銅礦品位則有所下滑,進而使該國難以維持產量并對其成本施加了壓力。
“短期內,礦業公司不會再投入資金以增加產能,且全球每年的銅礦需求正在以近2%的速度實現增長,”智利國家礦業協會Sonami會長Diego Hernández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