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2月1日消息,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鉛周四觸及六年半高位,追趕期鋅漲勢,因中美今冬遭遇的嚴寒天氣影響供應,且中國繼續實施環保限產措施。
倫敦時間2月1日17:00(北京時間2月2日01:00),LME三個月期鉛收漲2%,至每噸2,665美元,盤中觸及2011年7月以來最高價位每噸2,668美元。
三個月期鋅收升0.5%,至每噸3,557美元,但仍偏離周一觸及的十年半高點每噸3,584美元。
Marex Spectron分析師Alistair Munro表示,“人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鋅供應緊張上,但實際上鉛供應也很緊俏,原因在于北美地區以及中國遭遇嚴冬,帶動電池需求大增。”
“此外,中國二級市場的鉛供應也受到關注,因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舉措影響產量。”
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LME鉛庫存降至三年最低水平133,250噸,較1月初下降約7%。
周四公布的財新中國1月制造業PMI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但周三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不及預期。
亞洲制造業活動2018年開局強勁,全球高科技產品需求保持堅挺,帶動地區多國制造業獲得上升動能且觸及多年高位。
目前即期鋅供應吃緊。LME數據顯示,一家實體持有逾90%的鋅注冊倉單、現貨和“明日”庫存。而現貨鋅較三個月期鋅升水處于每噸55.50美元。
三個月期鋁小漲0.3%,收報每噸2,225美元,盤中觸及兩周低點。中國庫存上升令市場愈發擔憂在去產能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供應依然過剩。
其他金屬方面,三個月期銅收平于每噸7,119美元。
投行高盛周四將12個月銅目標價格由每噸7,050美元上調至每噸8,000美元。
嘉能可周四稱,2018年銅產量預計增至近150萬噸,旗下位于剛果民主共和國的Katanga銅礦產量上升。
三個月期錫收跌1.3%,至每噸21,400美元。
印尼礦商PT Tomah稱,今年錫產量預計增長18%至36,700噸;錫價預計在每噸20,000-22,000美元。
三個月期鎳漲2.9%,收報每噸14,000美元,接近周一觸及的2015年5月以來最高價位每噸14,04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