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大慶石化新建RTO廢氣處理設施已投用6天。無人機紅外鏡頭中,新設施運行狀態清晰可見,熱成像圖譜呈現均勻的藍綠色調。這抹“達標色”讓廢氣處理更加安全、更為精準。
大慶石化堅持創新第一戰略,突出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管理創新,把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今年前7個月,11項續建和新開項目按期建成達產達效,14套裝置的26項關鍵指標創歷史最優,新產品及高效產品產量同比增加7700噸,橡塑產品在東北市場占有率提升8.78%。
技術創新 塑造發展新動能
技術賦能是企業突破瓶頸、激活內生動力的關鍵。大慶石化以市場和生產需求為導向,加強技術立企,促進生產優化,不斷塑造企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突破技術壁壘,來自科研攻關的厚積薄發。面對ABS高端市場幾乎被進口材料壟斷的實際,2024年,大慶石化科研與銷售人員深入市場,精準錨定抗沖擊性、低溫穩定性等目標。重啟PB小試裝置開展專項攻關,歷經數百次試驗,攻克配方兼容性差、高黏度加工難等技術瓶頸,有效提升產品抗沖擊性能。“目前,高韌性ABS樹脂已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大慶石化化工一部工藝副主任工程師劉爽說。
今年4月,大慶石化研發的高韌性ABS樹脂在低溫下抗沖擊性能更是獲得客戶的認可,打通了市場銷路。
在特種ABS樹脂領域實現技術與效益突破的同時,大慶石化在裝置不停車的情況下,成功應用在線清洗技術,保障裝置連續穩定運行。今年5月,12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的核心設備進料換熱器因長期運行出現結垢,系統壓差持續升高,裝置面臨停工檢修風險。煉油二部創新應用降溫液化溶解的在線清洗技術,將480攝氏度的氣相重整物料降溫液化,并利用其中的芳烴組分溶解并清除換熱器內的堵塞物,避免傳統停工檢修帶來的工況波動和效益損失。
這項技術不僅開創了中國石油煉化企業此類作業的先例,更為裝置核心設備的在線維護提供技術參考和實踐經驗。“截至目前,裝置已穩定運行2個多月,各項指標運行良好。我們正在固化工藝規范,為同類裝置的檢維修工作提供借鑒。”煉油二部三級工藝工程師李建鋒介紹道。
項目集群 打造發展新引擎
項目建設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大慶石化搶抓機遇,以項目為抓手推進傳統產業升級與綠色低碳發展,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價值鏈條。
讓每一份資源都物盡其用。5月29日,大慶石化新建每年17萬噸催化干氣C2回收裝置投入運行。這套裝置采用一段PSA變壓吸附工藝技術,可高效分離催化裂化干氣中C2組分,并作為優質原料供給裂解裝置,預計年產富乙烯氣超7萬噸;副產品廢氣進入燃料氣管網循環再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
自動化改造提升傳統產線效能。煉油二部設備技術組管理人員姬長委說:“新注蠟系統的精度誤差比硬幣厚度都小。”這是對運行幾十年的石蠟成型裝置進行自動化改造的成果,新注蠟系統采用電控操作與機械微調設計,使每塊蠟的重量精確達到5公斤。“過去,每袋要多加50到100克的碎蠟用來平衡重量。現在,精準控制后,既節省人力又減少浪費,每年增效超300萬元。”姬長委算了一筆賬。
綠色轉型繪就生態發展新圖景。廠區外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陣列格外醒目。這是大慶石化攜手大慶油田、大慶市龍鳳區政府共同開發的水面光伏項目,今年1月并網以來,累計輸送綠電2339.5萬千瓦時,占公司綠電使用量的17%。與此同時,通過優化40萬噸/年高濃度二氧化碳回收裝置的生產運行,持續為大慶油田驅油增產提供關鍵原料。全密度二裝置除塵提質、鋰電池隔膜聚乙烯生產設施優化等項目在今年相繼落地,依托項目集群建設,大慶石化構筑起綠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數智融合 賦能安全高效生產
如果說綠色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那么數智化就是加分題。大慶石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促進數智技術與生產管理深度融合。
全域安裝感知“智慧之眼”。不久前,在臥龍管帶上空,無人機紅外鏡頭掃描管線,實時生成熱力圖。“保溫層破損點溫度偏差2至3攝氏度,都逃不過它的‘眼睛’。”飛行器操作人員李雪巖介紹。這種巡檢方式,是大慶石化“天眼”系統的一部分。在機泵在線監測系統上,各類設備機械參數實時呈現,只需員工點開預警記錄,系統就能預判出萌芽階段出現的問題,避免可能導致的停工損失。
流程優化打造“最強大腦”。乙烯二部技術人員利用流程模擬軟件進行工藝優化,模擬完成原料切換方案,切換后,乙烯收率預計可提升0.27%。數字化工具的應用,讓生產管理更加精準高效,目前,流程模擬技術已覆蓋公司50余套裝置。乙烯一部通過模擬優化管網,盤活臥龍管帶的閑置管線,每年節省運輸成本200余萬元。
安全應急筑牢“數字防線”。大慶石化消防保衛聯合指揮中心內,LED屏實時匯集著生產監控、危險源、圍墻周界安防等多路監控信號。這套智能應急系統深度整合消防、保衛、生產等相關數據,一旦發生警情,系統會自動鎖定位置,“一鍵群呼”功能使多部門同步響應,消防首車的出動時間也縮短到45秒。“系統投運一年多以來,我們預警并協同處置多起潛在風險,將‘事后救火’轉變為‘事前防御’。”消防支隊戰訓防火科管理人員楊啟旺說。
從技術攻關到產業升級,從綠色發展到智慧賦能,大慶石化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扎實寫好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