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首鋼京唐公司能源系統堅持“一引領兩融合”,瞄準極低成本、極致能效目標,堅持高位推動、精益管理、協同創效,大力推進節能工作,以能效提升推動成本壓降。7月可控能源成本降低44.7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設計
“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能源管理,尤其要從戰略層面做好節能工作。”6月,公司領導組織召開節能降本專項會,再次具體部署能源降本工作。
一直以來,首鋼京唐公司將能源降本列為“一把手工程”,構建公司領導總負責、能源與環境部牽頭、各部門協同推進的組織架構。建立“問題導向+閉環攻堅”機制,各級領導人員帶頭深入一線,挖掘產線降本措施,形成督辦清單。同時,對生產中的能源消耗數據進行日跟蹤、周調度、月分析,保證能源降本實時受控。
能源與環境部結合新形勢、新任務,不斷優化能源系統管理流程,延伸拓展指標管理范疇,建立計劃、生產、技術、原燃料供應等業務和能源管理共同協作的綜合管理指標體系。實施前期生產組織策劃、設計,生產過程精細化能效管控,能源專業指標評價等全過程、全要素管理,確保工序能效最優。
精益管理,突破能效極限
“把每一克煤、每一立方煤氣、每一噸蒸汽都‘吃干榨凈’,讓能源在高效轉化中釋放更大效益。”今年以來,首鋼京唐公司圍繞“減少一次能源消耗,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目標,將精益理念貫穿到能源管理各環節,推動能效水平持續提升。
煤氣是鋼鐵生產二次能源,提高煤氣回收量不僅是企業實現清潔生產的要求,也是企業追求極低成本和極致效率的內在需要。在提高轉爐煤氣噸鋼回收量攻關過程中,能源與環境部強化系統思維,全方位解決回收、輸送、使用各環節問題。積極推進一期、二期煉鋼轉爐在線檢測升級、爐口微差壓改造,精細化回收管控,增加安全保障、提升煤氣質量。高質量完成一期轉爐煤氣系統提效改造項目,解決轉爐煤氣加壓機入口壓力低等輸配問題。通過優化煤氣管線布置、鍋爐燃燒系統,實現100兆瓦機組大比例轉爐煤氣使用。在此基礎上優化轉爐煤氣回收條件,并對大廢鋼比冶煉等特殊工藝制定專項回收方案,噸鋼轉爐煤氣回收量持續攀升,7月份達到130立方米/噸鋼的歷史最好水平,高爐、焦爐煤氣持續“零放散”。
為了更加高效地使用煤氣、蒸汽等富余資源,實施以高爐為中心的鐵前一體化運行管理機制,堅持余能余熱“盡收盡用、用必高效”的調度原則,編制分時段能源介質平衡表,以極低成本為原則系統統籌整個廠區的煤氣、蒸汽資源,在精準匹配產線生產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證余能發電機組的使用,CCPP、TRT、CDQ、100兆瓦等二次能源發電機組發電量顯著增加,300兆瓦機組煤氣摻燒比例達到33.8%的歷史新高,發電煤耗較上年降低4.5克/千瓦時,降本成效顯著。7月,公司自發電量超計劃3007萬千瓦時,刷新單月紀錄;二次能源發電率同比提高4.9%,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持續攻關,放大節能效益
首鋼京唐公司始終將創新作為節能降耗的動力,大力推進技術攻關,結合實際采用新技術新方法降低產線能耗。
要想實現節能必須敢于打破常規。煉鋼部鋼渣間采用有壓熱燜工藝,原本使用氮氣對熱燜罐進行密封,在日常生產中,崗位人員發現由于密封面長期受高溫含塵蒸汽腐蝕,導致熱燜罐罐蓋密封不嚴,造成蒸汽泄漏,氮氣消耗過高。為了改變現狀,煉鋼部領導帶頭組建攻關團隊,經過多次調研分析,決定將原本的氮氣動密封改成靜密封。改造實施后,密封效果較之前大幅提升,而且無需使用氮氣,每天可節約氮氣9-10萬立方米。
降低酸軋工序壓下率是降低電耗的重要手段。冷軋部協同技術中心、制造部等部門,組建攻關團隊,對酸軋產品進行梳理,并開展試驗,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原料厚度。7月,酸軋產線綜合壓下率同比降低1.32%,節省電費36.2萬元。
優化蒸汽系統運行,嚴格壓縮高品質管網蒸汽消耗量,提高送汽穩定性,同時通過對中厚板余熱回收設備進行檢修強化、在熱軋工序新增余熱蒸發器等措施增加余熱蒸汽外送量。盡量減少海水淡化高品質蒸汽消耗,7月份,一期海水淡化蒸汽成本比上年降低120萬元。
“既要有抱西瓜的魄力,更要有撿芝麻的耐心。”制氧系統持續攻關,通過結構化高效調整,持續穩定運行“兩大一小”+四套變壓吸附制氧的最經濟模式,全月停止一套40000立方米/小時空分系統,制氧綜合電耗同比降低0.025千瓦時/立方米,創效1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