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10月鄭商所開始啟動的玻璃期貨上市準備工作,已于今年4月基本完成。而玻璃期貨的掛牌,因仍等待國務院的最后批準而有所延遲,但上市程序中的“關鍵節點”已過,可謂上市在即]
“玻璃是透明的,而即將上市的玻璃期貨讓玻璃現貨市場更透明,也將給低迷的玻璃行業帶來陽光!”
在昨日由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上海市玻璃玻璃纖維玻璃鋼行業協會、上海良茂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玻璃期現與產業風險管理研討會”上,鄭商所品種發展部呂保軍博士對即將上市的玻璃期貨滿懷期待。
據呂保軍介紹,去年9、10月鄭商所開始啟動的玻璃期貨上市準備工作,已于今年4月基本完成。而玻璃期貨的掛牌,因仍等待國務院的最后批準而有所延遲,但上市程序中的“關鍵節點”已過,可謂上市在即。
已定稿的鄭商所玻璃期貨合約,每手20噸,如按目前現貨市場價格計算,單位合約價值3萬至4萬元,屬“小合約”類型。而基準交割品為浮法工藝生產的5毫米無色透明平板玻璃,且符合國家標準的一等品要求,基準交割地則為產銷基本平衡的華東地區,并非主產區的華北。
全廠庫交割是玻璃期貨合約設計中的最大創新。呂保軍解釋,這主要是考慮到玻璃為笨重易碎品、不易運輸,且多由廠家直銷,第三方的社會倉庫則很少。而目前已確定的交割廠庫有十三四家,這些交割庫需及時公告可提貨物的規格品級、尺寸、生產線等信息,以方便提貨方選擇。
而在不久前鄭商所舉行的有關玻璃期貨培訓上,該交易所還曾透露,一些沒有取得交割廠庫資質的玻璃企業,也有望以交割廠庫“提貨點”的形式,參與玻璃期貨交割。
據看好玻璃期貨上市后活躍性的呂保軍分析,可類比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貨設計的玻璃期貨具有如下特點:現貨行業規模足夠大,且行業需求具有周期性,現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相關企業避險需求強烈,而完全廠庫交割制度具有成本低、靈活滿足買方需求、交割風險相對較小等優勢;行業發展前景看好的玻璃,也是期貨市場上最為公眾熟悉的品種,其合約規模小也可吸引中小投資者參與;目前正值行業復蘇期,其上市時機也很有利。
作為老牌期貨公司的良茂期貨,其總經理張培源則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生產加工國,但不是玻璃強國,并未掌控玻璃定價權。而玻璃期貨的上市,不僅恰恰能夠促進我國玻璃基準價格的形成,提高中國在全球玻璃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為我國從玻璃大國向強國轉變奠定基礎,同時還能為企業規避經營風險及豐富銷售和采購渠道。
對于即將上市的玻璃期貨,相關與會嘉賓表示,玻璃期貨將會改變現在的產業格局,誰能夠將玻璃現貨和期貨有效結合,誰就能跑得更快、走得更遠,玻璃期貨也許會成為下一個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