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聯合主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應用創新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2017(第三屆)中國稀土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朱貴之、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侯剛,中國鋁業公司黨組成員劉祥民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物資儲備局等部門相關領導出席論壇。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琴華主持。
趙冰在致辭中表示,稀土是我國的優勢資源,也是寶貴的戰略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稀土行業發展,近年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了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總體任務,促進了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經過多方努力,我國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應用研發不斷取得進步,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行業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行業兼并重組取得積極進展,違法違規轉型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同時,也應當看到,當前我國稀土行業發展質量效益仍然不高,上游冶煉分離產能過剩,下游高端產品應用不足,研發技術落后,同質化競爭激烈,這都影響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需要進一步下大氣力治理。
趙冰強調,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目標、新任務、新部署,更加強調貫徹習近平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創新型國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這為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稀土論壇是很好的交流研討建言獻策的平臺,每屆論壇都能產出特色成果?偟目,稀土行業的老問題需要解決,促進發展的新問題,需要研究。希望與會嘉賓代表聚焦主題,暢所欲言,要注重質量效益,高端應用,綠色發展,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政、產、學、研、用,拿出新招、實招、硬招,進一步加快轉變稀土行業發展方式,促進稀土產業結構調整,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稀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新增長點,支撐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陳全訓在致辭中說,近年來,在政策引導、行業自律、企業創新的交互作用下,我國稀土產業運行逐漸向穩向好。一是供給改善。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打擊稀土違法違規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打黑”長效機制逐步確立,有效遏制了稀土非法產能。同時,合規企業自律意識加強,部分稀土生產企業主動限產減產,稀土供給量有所減少。二是需求回暖。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稀土磁材需求出現改善。平面顯示領域的減薄需求以及環保領域的催化需求,也帶動鑭、鈰等元素下游消費逐步回暖。三是出口回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稀土初級冶煉產品在出口量增長的同時,出口價格也相應回升,稀土出口“量增價跌”的局面逐步扭轉。四是效益好轉。在生產穩定、價格回升的拉動下,稀土行業效益有所好轉。
陳全訓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不懈地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不斷筑牢行業穩健發展的基礎,不斷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加快稀土大國向稀土強國的轉變。
對于我國稀土行業的發展,陳全訓提出,首先要堅持結構調整,加強自主創新。要建立并推動稀土物質流追溯機制實施,實現從稀土開采、冶煉分離到流通、出口全過程的產品追溯管理,營造公平有序的產業發展環境。同時,要以創新發展為根本動力,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稀土行業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切實讓創新驅動成為我國稀土行業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其次要堅持高端發展,不斷擴大應用。稀土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撐材料,憑借自身的優良性能,稀土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要密切關注新技術革命的進展,著眼國家重大需求,著力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不斷拓展應用領域,不斷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
第三要堅持科學發展,打造綠色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稀土行業要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對綠色發展的支撐作用,持續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集約化利用能力。
朱貴之在致辭中表示,稀土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高端醫療等新興產業的關鍵基礎材料,稀土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為稀土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中國制造2025,稀土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等都將稀土新材料列為發展方向。有關部門利用系列政策措施,持續支持稀土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稀土材料的高端應用。近年來,我國稀土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創新和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高附加值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主要稀土功能材料產品逐漸進入國際市場,工信、國土、環保等8部門聯合開展的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我國稀土行業還有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稀土行業生產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高端原創性技術缺乏,上下游產業銜接不足,清潔生產和環保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理性的看待行業發展的問題和成績,堅持創新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為稀土行業發展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空間。
侯剛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剛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在致辭中說,廣西擁有較豐富的中重離子型稀土資源,并逐步由“國家保護儲備區”轉變成“有序開采開發區”。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把稀土產業建成廣西新興支柱產業”目標,以及“一家企業,兩個園區,一個中心”的發展規劃,中鋁廣西稀土堅定實施“國家稀土大集團”戰略,通過“股權多元化”,基本實現廣西稀土資源與產業整合的“全覆蓋”。特別是通過中鋁入桂后建設的首個稀土分離項目,引進了一流的離子型稀土分離冶煉工藝和技術,促進廣西稀土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中鋁為組建“廣西稀土產業創新聯盟”,整合廣西稀土產業科技與應用力量;與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校開展稀土科技創新合作,探索研發應用“離子型稀土礦綠色高效浸萃一體化新技術”等多項新技術、新工藝,為廣西稀土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優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劉祥民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鋁業公司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主要從事礦產資源開發、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相關貿易及工程技術服務等,公司成立伊始稀土就是主業之一。為實現稀土產業的良性、科學和健康發展,在國家稀土行業政策指引下,特別是《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12號)下發后,在國家相關部委的領導關懷下,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指導下,在廣西等省(區)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與兄弟中央企業和地方骨干企業貫徹國家產業政策推進產業整合。以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為中鋁公司稀有稀土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冶煉及深加工業務平臺,形成了集環保資源型開采、精細型冶煉分離、高端下游產品、新技術研發儲備為一體的全稀土產業鏈發展態勢,于2015年10月通過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組建驗收工作,實現了首個通過備案、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大型稀土企業集團。中鋁公司堅持以科技成果引領產業進步,在堅持與骨干科研院所合作發展的同時,中鋁公司協同內部優勢科技創新資源設立中鋁中央研究院稀土分院,科學有效地全面實施稀土產業結構調整。
劉祥民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分“三步走”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為制造強國建設第一個十年提供了行動指南;工業和信息化部《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深刻闡明了稀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國防科工等先進制造領域將發揮的重要戰略作用,稀土行業也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中鋁公司將繼續深化發展戰略,按照“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要求,做優鋁業,做強銅業,做精稀有稀土,做大工程技術、礦產資源、產業金融等多元業務,加快向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高端轉型,提高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和國防軍工材料保障能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實現股東增值、企業增效、員工增收。
會議期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馬曉河作了宏觀經濟形勢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首席專家、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黃小衛因不能到會分別委托專人作了主旨報告;來自中科院寧波所、廣西大學、西南鋁業等單位的7位專家作了專題報告。
據了解,此次論壇有來自國內外的稀土行業專家、學者,全產業鏈相關生產、消費及貿易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投資企業和設備供應商等100家企業的近400位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