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吉林石化公司乙腈裝置反饋的生產數據顯示,在應用“全流程計算模型”后,首期工藝調整就使乙腈收率提升了約5%。目前,該公司已為乙烯、苯乙烯、丙烯腈、乙腈等多套核心裝置建立“模型”,創造效益超740萬元。
“全流程計算模型”是吉林石化為解決裝置優化運行瓶頸問題而開發的程序。它依托Aspen Plus軟件,在計算機中復現各生產裝置物料轉化和能量傳遞的全過程,打造出一套覆蓋生產全鏈條的“數字診療系統”。這套模型能夠精準洞察裝置生產中的能耗和物耗“病灶”。在能耗診斷時,它能清晰定位反應塔、分離器等關鍵設備的能量消耗;分析物耗時,可直觀呈現產品在各環節的損失情況;遇到產能瓶頸時,還能模擬設備負荷變化,找出壓縮機效率不足、換熱器“傳熱乏力”等關鍵問題。“過去,我們全憑經驗試錯;現在,我們用數據說話。‘試錯成本’變成了‘預測優勢’,風險大大降低,效率卻得到了極大提升。”該項技術科研團隊負責人陽軍介紹道。
有了精準的“診斷報告”,裝置優化運行方案便能有的放矢。吉林石化通過降低乙烯精餾塔回流量,乙烯裝置制冷壓縮機蒸汽消耗每小時可減少3.3噸,年創效500余萬元;通過調整合成氨裝置塔內氣提量、優化蒸汽消耗,單塔年節電省汽可創效90余萬元;針對塔設備操作波動問題的改造,更是帶來了每年110余萬元的收益……技術團隊還將模擬技術與實驗創新相結合,開發出炭黑廢水脫氨氮新工藝,每年可減少氨氮排放約200噸,實現了環保與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