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隨著急冷油塔人孔回裝完畢,廣西石化120萬噸/年乙烯裝置最后一個塔內件檢查合格,質量符合開工要求,標志著自8月5日至20日開展的為期15天乙烯裝置水聯運工作圓滿落幕。此次水聯運覆蓋乙烯裝置內約5500米工藝管線、114臺核心設備,是對整套乙烯裝置急冷系統性能的全面檢驗。
作為化工生產的龍頭,乙烯裝置開工準備涉及多參數多環節協同,技術要求嚴苛,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差池,水聯運就是開工準備的關鍵一環。水聯運任務啟動之初,急冷油塔因缺少就地液位計,給液位監測帶來難題,直接影響水聯運進度與設備安全。技術團隊迅速召開專題研討會,創新推出“現場臨時可視化”方案,協調施工單位在急冷油塔指定位置接入透明塑料管,通過管內液體高度可直觀顯示塔內液位,并以此為基準校準室內遠傳液位計數據,成功破解液位監測難題。“急冷油泵和急冷水泵試泵必須萬無一失,這是裝置穩定運行的關鍵。”工程師張展的話,代表著技術團隊堅守的準則。
急冷油循環泵、急冷水循環泵及超高壓鍋爐給水泵是乙烯裝置的“三大泵”,其作為核心設備,必須在聯動試車期間同步進行調試,實現轉速、壓力、流量的精準匹配。調試期間,技術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緊盯設備運行數據,成功排查處置儀表線接反、泵軸承異響、機泵機封輕微泄漏等多項潛在隱患,迅速制定維修方案,確保每臺泵以最佳狀態運行。針對水聯運初期系統上水慢、無法滿足啟泵要求的問題,青年員工們開展“頭腦風暴”,結合裝置實際創新提出“多點同步上水”方案,在換熱器、過濾器、機泵等關鍵節點同步設置上水口,精準控制流量,實現快速補水。最終,急冷水、急冷油等系統僅用7天便完成啟泵準備工作,較原計劃縮短一半時間。
細節決定成敗。水聯運期間,屬地部門分為裂解、急冷、壓縮3個工作單元各4個運行班組,24小時不間斷工作,確保裝置平穩運行。員工自發組建“管線巡查小組”,頂著高溫與驟雨,每日徒步穿梭在裝置區,細致檢查每一條管線、閥門與接口,日均巡查路程超2萬步。其中,青年操作工高磊江的日均巡查路程超3萬步,長期位居小組微信運動頁面榜首。
水聯運現場不僅是攻堅拔寨的主戰場,更是廣西石化踐行“導師帶徒”“青藍接力”機制的“實戰課堂”。在生產準備階段,項目運維團隊篩選6名擁有15年以上經驗的老師傅,與近3年新入職的青年員工結成“一對一”師徒對子,將技術傳承融入水聯運全過程。老師傅王偉抓住暴雨間隙,帶徒弟李文輝熟悉室內DCS操作,結合急冷崗位實際,細致講解系統界面布局、參數調整及應急處置流程。在后續急冷水聯運中,李文輝在王偉師傅的指導下,可獨立承擔室內DCS操作,面對系統輕微的液位波動,沉著冷靜調整參數穩定液位,出色完成任務。截至水聯運結束,近3年畢業的青年員工均熟練掌握崗位基礎操作技能,其中12人可獨立處理簡單設備異常,實現“以戰代訓、以訓促學”。